在加密市场的演进中,稳定币已成为交易和流动性的核心基础设施,而如今,主要发行商正从代币发行转向自建公链,以进一步掌控生态并重塑行业格局。本文将解析这一趋势背后的战略逻辑与未来竞争态势。
稳定币市值分布图(Source: DefiLlama)

为何稳定币巨头突然集体迷恋自建公链?
过去,稳定币主要依赖以太坊、Solana等主流公链运行,虽然能够利用开放生态的流动性,但也意味着受制于底层技术规则和交易费用分配。随着加密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稳定币发行商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格局,思考是否需要拥有完全自主掌控的底层基础设施,以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从行业发展的整体视角来看,这一趋势背后有三层核心逻辑:
稳定币已成为生态入口
在加密世界中,稳定币承担着“数字美元”的角色,几乎所有链上活动都离不开它。无论是购买比特币、参与DeFi挖矿,还是日常数字钱包使用,稳定币都占据核心地位。其日交易量常常是比特币的数倍,已成为整个加密生态的流动性基石。如果稳定币发行商同时拥有自己的公链,就意味着同时掌握了“货币发行权”和“金融基础设施”,这种双重控制力将增强其市场地位。
结算层的战略价值
公链本质上是巨大的“收费站”,每笔交易都要支付手续费。,USDT在以太坊上的转账费用可能高达几十美元,这些收益全部归以太坊所有。USDT每日交易量动辄数百亿美元,产生的手续费收入极为可观。例如,波场(TRX)之所以能成为顶级公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提供了几乎免费的USDT转账服务,吸引了大量用户迁移。如果稳定币发行商自建公链,不仅能自主收取手续费,还能提供更便宜的转账服务,并掌握定价权,不再受制于其他网络。
生态粘性与议价权
在加密世界中,开发者和用户往往流向生态更繁荣的公链。例如,Solana因交易费低、速度快,吸引了大量项目和用户。如果稳定币发行商拥有自己的公链,就能主动吸引开发者,通过提供开发工具、代币激励或承诺低手续费等方式建设生态。一旦形成规模,将产生滚雪球效应,使发行商从单纯的“印钞厂”升级为平台级企业。更重要的是,话语权将显著提升——Circle或Tether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但如果拥有繁荣的公链生态,将可能吸引传统机构主动寻求合作。
综上所述,自建公链不仅能让稳定币发行商摆脱对外部基础设施的依赖,还能通过掌控结算层、增强生态粘性和提升议价权,构建起的竞争“护城河”。
Plasma:比特币+稳定币的支付新干线?
Plasma 是一条专门为稳定币支付场景设计的比特币侧链,其核心创新在于与比特币网络的原生集成。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真实的比特币参与智能合约,无需依赖包装代币等复杂中间环节,大幅降低了操作门槛。
在手续费支付机制上,Plasma 实现了重要突破:用户可以使用 USDT 或比特币直接支付 Gas 费用,无需预先购买链的原生代币。这一设计显著简化了支付流程,使稳定币转账体验更接常使用的微信或支付宝。
针对支付场景,Plasma 采用了“降维打击”策略。它通过优化底层架构,为开发者提供开箱即用的支付基础设施,使其能够快速构建支付类应用,无需从零开发复杂系统。这种专门化设计使得稳定币支付变得更快速、成本更低且安全性更高,有力推动了稳定币在日常消费和跨境支付中的普及应用。
剖析双模式架构的颠覆性创新
Converge 的核心创新在于其独特的双模式架构设计。该网络既可以作为完全开放的 DeFi 平台,也可以作为严格合规的金融基础设施,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模式。这意味着,散户投资者可以自由参与各类 DeFi 挖矿和交易活动,而银行、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则能在满足监管要求的框架下开展数字资产业务。两种模式互不干扰却又相互连通,形成协同效应。
解密可选许可机制的平衡艺术
Converge 最具前瞻性的特性是其“可选许可”机制。在默认状态下,网络保持完全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行资产跨链、部署应用及参与去中心化金融活动,充分保障了DeFi的创新活力。而当涉及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或需要符合KYC(了解你的客户)、KYB(了解你的业务)等监管要求时,相关应用可自主启动合规层。这一设计既维护了加密世界的开放精神,又为传统金融机构的参与铺平道路。
▌Converge可选许可机制架构图

揭示DeFi原住民与机构投资者的共生生态
在费用机制方面,Converge支持用户使用USDe和USDtb等稳定币直接支付交易手续费,显著降低使用门槛和资金摩擦。这种模式特别适合旨在同时服务零售用户和机构客户的项目。散户可享受高收益和创新型金融产品,机构用户则在合规安全的环境中探索数字资产投资。Converge并不试图取代现有金融体系,而是构建一个让DeFi与传统金融能够和谐共存、相互促进的基础设施,真正实现两个世界的“握手言和”。
Stable与Arc:USDT帝国的双轨突围战
拆解零手续费支付链的普惠逻辑
Stable链围绕USDT构建,核心创新在于实现零手续费转账。用户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也无需准备其他代币,仅使用USDT即可完成所有操作,大幅降低了使用门槛。这种设计让USDT支付变得像银行转账一样简单直接,尤其适合日常高频的小额支付场景。同时,Stable支持加密转账功能,保护用户隐私,并为企业提供批量转账、商户收款等完整支付解决方案,推动USDT从交易工具升级为普惠型数字支付基础设施。
解读机构级支付解决方案的构建蓝图
Stable链专门针对机构需求设计了全套支付工具。企业可通过其实现批量USDT转账、集成借记卡支付,并享受与传统银行系统类似的操作体验。该链还注重跨链兼容性,允许用户在不同网络间自由转移资产,确保流动性无缝衔接。这些功能使Stable成为连接加密世界与传统商业的桥梁,让企业能够安全、高效地将USDT纳入日常经营体系。
揭秘合规链如何撬动传统金融合作
Arc链由Circle开发,依托其在传统金融领域的深厚根基,构建了专为机构服务的合规公链。企业可直接使用USDC支付所有链上费用,简化财务核算流程。Arc提供符合监管要求的金融工具,支持房地产、股权等传统资产代币化,帮助机构在合规框架内开展区块链业务。这种设计降低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入场门槛,使Arc成为连接加密生态与传统金融世界的关键基础设施。
对比三巨头的技术路线差异
稳定币公链的竞争格局中,Tether、Circle和Ethena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径。Tether主导的Plasma链专注于比特币原生集成,允许用户直接使用比特币或USDT支付手续费,旨在简化稳定币支付流程。其设计理念是成为稳定币版的“支付专用链”,降低用户和开发者的使用门槛。
Circle推出的Arc链则明确面向机构金融需求,依托其在传统金融领域的合规优势,为企业提供受监管的区块链环境。企业可直接使用USDC支付费用,并可进行传统资产代币化等操作,本质上是在构建一个合规优先的金融基础设施。
Ethena支持的Converge采取了不同的策略,通过“可选许可”机制平衡开放性与合规性。网络默认完全开放,支持自由参与DeFi活动,但在需要时可启用合规层以满足监管要求。这种设计旨在同时吸引加密原生用户和传统金融机构。
▌稳定币三巨头公链技术路线对比

解析Converge另类路径的前瞻性
Converge的技术架构体现了对金融生态演进的独特洞察。其“双重模式”设计允许同一链上同时存在开放的DeFi环境和受监管的金融平台,这种架构在现有稳定币公链中独树一帜。
该链的前瞻性体现在对行业痛点的精准把握:一方面保留了DeFi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可选合规层消除了传统机构的入场障碍。这种设计不仅解决了监管兼容性问题,还为未来金融应用的创新提供了灵活的基础设施。
更重要的是,Converge支持使用USDe等稳定币直接支付手续费,这与其Delta中性稳定机制相呼应,形成了完整的产品逻辑闭环。这种一致性使其在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上都展现出更强的协同效应。
揭示战略分野:做深价值vs做大基数
稳定币公链的竞争本质上是两种增长策略的分化。Plasma、Stable和Arc都采用“先做大用户基数”的策略,通过降低使用门槛(如零手续费、简化操作、合规保障)来吸引传统用户。这些优化主要围绕支付体验展开,目标是在现有框架内实现规模扩张。
Converge则选择了“先做深用户价值”的路径,通过提供更高收益和更多创新机会来吸引加密原生用户,再通过合规层向外扩展。这种策略更注重生态内涵建设,旨在构建一个具有内在创新能力的金融操作系统。
这种战略分野反映了对区块链应用前景的不同判断:前者着眼于用区块链优化现有金融流程,后者则致力于构建全新的金融生态范式。从长远看,这两种路径将塑造稳定币公链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市场竞争格局。
警示生态冷启动的生存挑战
稳定币公链需要承载大规模转账、清算与支付,对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极高要求。任何技术漏洞或服务中断都可能动摇用户对稳定币的信任基础。与此同时,生态冷启动是另一个重大挑战。作为后来者,这些公链必须依靠差异化的功能设计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与以太坊、Solana等已建立网络效应的公链竞争。
预判合规与开放的平衡难题
如何在开放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点,是稳定币公链面临的核心难题。过度强调合规可能限制生态的创新活力,而完全开放又会让传统金融机构望而却步。未来成功的项目需要既能满足监管要求,又能保持足够的开放性来吸引开发者和用户。这种平衡艺术将直接决定公链能否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金融的桥梁。
展望货币与基建融合的未来图景
稳定币与公链的深度融合将逐渐模糊"货币"与"基础设施"的边界。稳定币不再仅仅是交易媒介,而是演变为整个生态的操作系统。这种转变将使稳定币从单一功能代币升级为完整的金融基础设施。在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竞争中,那些成功解决合规与开放平衡问题的项目,最有可能占据关键地位,成为未来数字金融生态的核心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