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正处于可能是其历史上最重大牛市的中期阶段,资深研究者预测其价格有望突破50万美元。

根据Tuur Demeester和Adamant Research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比特币市场处于"稳健强势"期,展现出4-10倍的上涨潜力。这份题为《如何布局比特币牛市》的研究指出,多项关键指标支持这一乐观判断:巨鲸持续囤币未现抛售潮,净未实现盈亏指标显示市场处于健康区间,而非过热状态。
报告特别强调,尽管存在潜在回调风险,但历史数据表明,即使是重大黑客事件或Mt.Gox级别的清算事件,对比特币价格的长期影响也相当有限。同时,美国政策转向和ETF的快速发展正在为比特币创造更有利的监管环境。
本文将深入分析支撑这轮牛市的底层逻辑,包括链上数据揭示的持有者行为模式、比特币独特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在全球金融体系变革背景下的配置策略,帮助投资者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
链上数据揭示了比特币牛市的健康状态。巨鲸投资者持续囤积比特币,并未出现大规模抛售潮。2025年至今,持币者单日净转移量始终低于10万枚,远低于历史峰值时期的警戒线水平,这表明市场尚未进入后期狂热阶段。
净未实现盈亏(NUPL)指标显示,50%-70%的比特币供应处于盈利状态,这一数据区间恰好对应着市场健康发展的中期乐观阶段。与2017年和2021年牛市后期相比,市场情绪更为理性,持币者表现出更强的信心和耐心。
这些数据共同描绘了一幅清晰的图景:比特币市场正处于稳健增长期,既没有过度狂热,也没有恐慌性抛售。巨鲸的持仓行为和市场情绪指标都表明,这轮牛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黑天鹅也拦不住的涨势:历史数据拆解风险
历史数据表明,比特币在面对重大风险事件时展现出惊人的韧性。2016年Bitfinex被盗12万枚比特币的黑客事件,对价格几乎未产生实质性影响,这印证了市场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短期消化能力。
最具说服力的案例来自Mt.Gox清算事件。2025年7月,当8万枚比特币进入市场流通时,价格波动幅度仅维持在4%的水平,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一实证数据表明,成熟市场的流动性已能有效吸收大规模代币释放带来的冲击。
即使在宏观经济动荡时期,比特币也表现出明显的抗跌属性。虽然短期价格可能受市场情绪影响波动,但长期来看其表现持续优于大宗商品和通胀资产。这种特性使其在传统金融体系承压时,往往成为资本寻求避险的重要选择。
中心化风险VS政策护航:Coinbase与ETF的博弈
Coinbase持有约10%的比特币流通供应量,这一集中持仓引发了市场对中心化风险的担忧。不过,ETF发行商已开始采取多元化托管策略来分散风险。更重要的是,在美国政府积极推动比特币纳入金融体系的政策环境下,托管资产被查封的可能性显著降低。
报告指出,尽管宏观市场崩盘可能导致短期波动,但比特币长期表现仍有望超越大宗商品和通胀水平。这种抗风险能力部分得益于ETF采用的多元化托管机制,有效对冲了单一托管方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7月Mt.Gox清算8万枚比特币时,市场仅出现4%的价格波动,这表明市场已具备较强的风险吸收能力。结合美国政府对比特币的友好政策转向,包括设立国家战略储备和通过支持性立法,中心化托管风险正在被政策护航所对冲。

从互联网协议看比特币:独孤求败的赛道
比特币在加密货币领域的地位,类似于TCP/IP协议在互联网中的基础性作用。报告明确指出,比特币已成为区块链世界的底层垄断协议,其网络效应和安全模型是其他竞争币难以企及的。
与2015年建议配置山寨币的观点截然不同,报告现在强烈建议投资者只持有比特币。作者认为以太坊、Ripple、Cardano等竞争对手将逐渐边缘化,因为它们缺乏比特币的三个关键优势:的网络效应、完善的安全模型以及纯粹的货币属性。
这种垄断地位的形成并非偶然。比特币作为第一个成功的加密货币,已经建立了最广泛的用户基础和最高的安全性保障。就像互联网底层协议一样,比特币正在成为数字资产领域不可撼动的基础设施。
全球央行都在偷学的比特币储备术
萨尔瓦多2021年将比特币列为法定货币的创举,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政策连锁反应。这一大胆尝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展示了比特币作为国家储备资产的可行性。
美国政府的政策转向尤为引人注目。特朗普政府不仅设立了国家战略性比特币储备,还通过了支持性的《GENIUS法案》,为比特币的机构化应用铺平了道路。这些举措正在产生显著的示范效应,促使其他国家重新评估自身的比特币战略。
比特币现货ETF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ETF持仓量已突破140万枚BTC,这一里程碑式的数字不仅反映了机构投资者的强烈兴趣,更标志着比特币正在被主流金融体系所接纳。报告指出:"美国的激进举措正开始引发全球连锁反应",预示着更多国家可能效仿这种比特币储备模式。
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对比特币的信念强度,报告建议采用5%-50%的阶梯式配置方案。5%的配置可作为对冲系统性风险的"保险";10%配置适合作为投资组合中的投机性对冲;而20%-50%的高比例配置则适合那些将比特币视为"提前退休"策略的坚定持有者。
在资产托管方面,报告推荐采用协作式多签方案,这种设置既能保持用户对资产的自主控制权,又能通过多方验证机制提升安全性,特别适合刚接触比特币的新投资者。多签托管在操作便捷性和资产安全性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
对于新入场者,报告特别提醒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选择合适的入场时机,避免在市场情绪过热时追高;二是做好仓位管理,建议采用分批建仓的方式逐步建立头寸,以降低短期波动带来的风险。
全球金融体系正面临通胀与债务危机的双重挑战,传统避险资产的光环正在褪去。比特币经济学家Tuur Demeester在最新报告中指出,持续通胀和财政赤字正在削弱债券数十年的避险地位,同时房地产等传统对冲工具的吸引力也在下降。这一背景下,资本正加速流向流动性更高、对手方风险更低的资产。
报告强调,比特币正在重构全球金融体系的底层逻辑。与传统资产不同,比特币具备抗通胀特性、去中心化架构和全球流动性等独特优势。2021年萨尔瓦多将比特币定为法定货币后,美国也通过设立国家战略性比特币储备、通过《GENIUS法案》等支持性立法,推动比特币进入主流金融体系。比特币现货ETF持仓量已达140万枚,这些制度性突破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的崛起并非简单的资产轮动,而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缺陷的结构性回应。随着各国央行开始探索比特币储备策略,这种数字资产正在从边缘走向中心,有望成为新一代的价值存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