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虚拟货币投资热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各种“边玩边赚”项目层出不穷,表面诱人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法律与资金风险。,一起以虚拟货币和NFT为包装的传销案件被依法查处,其核心成员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判刑。该案揭示了这类骗局常见的运作模式:通过设置虚拟资产购买门槛、构建多层级返利机制,并依靠后续资金维持运转,最终导致参与者财产受损。这一真实案例也提醒投资者,高收益承诺背后往往可能是非法传销陷阱。

边玩边赚"陷阱揭秘
该项目以“边玩边赚”和“通缩增值”为宣传点,通过虚拟货币和NFT等新兴概念包装,快速吸引投资者参与。在短期内,该项目吸纳了巨额资金,并发展出数十名会员,层级结构超过三层。
项目运营过程中,参与者需购买虚拟货币或参与私募缴纳虚拟资产,这实质上构成了加入资格的“门槛费”。同时,项目建立了明确的上下级关系,以发展人员数量及下级业绩作为计酬和返利的依据。整个模式缺乏真实的经营活动和可持续收益来源,资金运转完全依赖新会员的资金来支付前期收益,具有明显的骗取财物特征。
最终,经福建省石狮市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法院对该传销团伙的四名核心成员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其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诉,但在2025年7月,二审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传销模式的三大致命伤
该虚拟货币项目虽然借助了虚拟货币和NFT等新兴概念进行包装,但其运营模式完全符合我国刑法对传销活动的界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项目通过要求参与者购买虚拟货币或参与私募缴纳虚拟资产等方式,变相设立了“门槛费”,将其作为加入组织和发展下线的必备条件。
其次,组织建立了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和超过三层的层级架构,以发展人员的数量及下级团队的业绩作为计算报酬和返利的依据。
最后,该项目没有任何真实的经营活动和可持续的收益来源,整个资金运转完全依赖后加入会员的资金来支付前序会员的收益,具有明显的骗取财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