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LST(流动性质押代币)衍生稳定币赛道正成为DeFi领域的关键战场。这一赛道不仅承载着提升资本效率、降低清算风险的核心价值,更在技术架构和生态博弈两个维度上展现出显著的战略意义。
市场涌现出三大代表性协议——Lybra、Prisma和Raft,它们虽然都基于以太坊生息资产构建,却在底层机制和生态策略上呈现出明显差异。Lybra通过债务生息机制为用户提供自动复利收益,Prisma采用自动偿债引擎实现债务的自我消化,而Raft则通过抵押品增值机制降低清算风险。这三种模式分别代表了激进创新、稳健优化和传统演进三种不同的技术路径。
从生态博弈角度看,三大协议背后站着截然不同的势力阵营:Lybra由DeFi极客推动,依靠代币激励和全链扩张;Prisma背靠Frax、Curve等DeFi乐高巨头,具备天然的生态整合优势;Raft则汇聚了顶级做市商和VC资源,擅长资本运作和流动性管理。这种生态背景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它们的冷启动策略、风险控制和长期发展潜力。
随着LSDFi赛道的竞争加剧,三大协议的差异化生存法则将面临严峻考验。技术架构的稳健性、代币经济模型的可持续性以及生态资源的整合能力,将成为决定最终胜负的关键因素。
Lybra的魔法:债务如何变身自动提款机?
解密eUSD的rebase机制:债务生息的双刃剑
Lybra的核心机制在于债务生息。用户通过抵押以太坊LST资产铸造稳定币eUSD,这些债务会自动产生rebase奖励,并以稳定币形式直接发放给用户。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直接提升用户的资金效率,但同时也带来更高的操作风险——用户需要手动执行还款操作,相比其他协议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拆解冷启动困境:DeFi极客的代币激励突围战
由于Lybra由一群DeFi极客推动,项目在冷启动阶段面临较大挑战。团队主要通过代币激励吸引早期流动性,这也引发了一些质疑,主要集中在代币释放量可能超过流动性池承载能力的问题。此外,eUSD在初期缺乏深度流动性,团队难以快速在Curve等主流平台建立高流动性的资金池,也缺乏足够的veCRV投票权支持。
探秘LayerZero合作背后的生态扩张野心
为了突破发展瓶颈,Lybra选择通过实际成绩吸引合作伙伴,已与LayerZero达成合作,旨在推动eUSD的全链采用和生态扩展。这一合作显示出Lybra在无法依赖传统DeFi资源的情况下,试图通过技术整合和跨链布局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意图。
Prisma的聪明还贷术:债务如何自我消化?
剖析自动偿债引擎:Frax系资本的乐高生态优势
Prisma协议采用自动偿还债务机制,用户铸造的债务会通过抵押品产生的利息自动偿还,无需手动操作。这一机制显著区别于其他协议,有效降低了贷款人的清算风险。Prisma背后拥有Frax、Curve和Convex等成熟DeFi生态的支持,使其在冷启动阶段就具备的资源整合能力。这种生态优势让Prisma能够深度融入现有的DeFi乐高体系,无需过度依赖代币激励来吸引流动性。
揭示ve经济模型猜想:DeFi OG的治理权争夺战
Prisma由一群DeFi资深玩家组建,其代币经济模型很可能采用ve(投票托管)模式。这种模式常见于Curve等老牌DeFi协议,通过锁定代币获得治理权奖励,能够有效激励长期持有者参与协议治理。项目早期刻意保持低调,不让大众过早参与,这种策略可能旨在构建更稳固的治理基础,避免短期投机行为影响协议发展。
解读隐秘启动策略:为何刻意保持低调?
Prisma的启动策略与其他协议形成鲜明对比。凭借Frax系资本和Curve生态的先天优势,它不需要像新兴协议那样通过高额代币激励来吸引关注。这种低调启动方式既降低了冷启动难度,又为协议积累了更优质的早期参与者。相比于需要不断释放代币来维持流动性的协议,Prisma更注重长期生态建设,这种策略使其在治理权和价值积累方面更具优势。
Raft的另类玩法:抵押品自己会长大?
解构抵押品rebase机制:传统借贷的进化形态
Raft协议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抵押品rebase机制。与传统借贷模式不同,Raft的债务数量保持不变,而抵押品数量会随时间自动增长。这种设计不对债务本身产生影响,而是通过增加抵押品价值来降低贷款价值比(LTV)。虽然这种模式与传统的超额抵押借贷区别不大,但它代表了借贷协议的一种进化形态,通过抵押品的自动增值来提升资本效率。
暴露资本局底牌:做市商联盟的高APY收割术
Raft背后聚集了的做市商资源,包括Wintermute、GSR和Jump等知名机构。这些做市商组成的联盟为协议提供了独特的流动性激励方式。Raft通过在Beefy等平台设置高年化收益率(APY)的流动性池,以"慷他人之慨"的方式激励用户参与。这种策略既避免了自身代币价格下跌的风险,又能快速吸引流动性,展现了做市商资本在DeFi领域的高效运作模式。
解读VC资源矩阵:Lemniscap的生态赋能密码
Raft获得了知名风险投资公司Lemniscap的领投,这为其带来了显著的生态优势。Lemniscap作为一家成熟的区块链投资机构,此前已成功投资过Avalanche、Aurora、Kava和Liquity等多个知名协议。这种深厚的VC资源矩阵为Raft带来了丰富的行业资源和潜在合作机会。在代币经济模型方面,Raft的代币更偏向治理功能,VC和做市商合作伙伴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代币,这进一步强化了其生态赋能的能力。
清算风险攻防战:三种模式的LTV控制术
在清算风险控制方面,三种协议采取了截然不同的LTV(贷款价值比)管理策略。Lybra的eUSD采用债务生息机制,用户需手动操作还款,导致其清算风险相对较高。Prisma通过抵押品产生的利息自动偿还债务,有效降低了用户的LTV水平。Raft则采用抵押品数量增长的方式,虽然也能降低LTV,但实际效果不如Prisma的自动还款机制显著。
代币经济生死局:激励模式的可持续性挑战
各协议的流动性激励策略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Lybra完全依赖自身代币进行流动性激励,在冷启动阶段面临代币释放量与LP流动性不匹配的挑战。Prisma凭借Frax、Curve等顶级DeFi生态的先天优势,预计将采用ve代币经济模型,具备更可持续的激励基础。Raft则依托做市商联盟资源,通过第三方平台提供高APY激励,避免了自身代币的抛压风险,但其代币可能更多偏向治理功能。
三大协议激励机制对比


未来战场预判:LSDFi赛道的终极形态推演
从发展路径来看,三大协议呈现出不同的演进逻辑。Lybra作为DeFi极客推动的项目,正通过跨链合作拓展生态边界;Prisma凭借深厚的DeFi背景,有望深度整合Curve等核心协议;Raft则依托VC和做市商资源,专注于流动性深度建设。尽管竞争激烈,但LSDFi赛道整体具备提升资本效率和降低清算风险的核心价值,最终胜出者需要在协议设计、生态建设和风险控制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