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基金会实习计划作为其2025年首次推出的结构化暑期开发者培养项目,准入门槛聚焦技术深度、社区参与和实践能力,旨在筛选能直接贡献于以太坊核心生态的开发者与研究人员。以下从核心能力、背景要求及差异化特征三个维度,详解其具体准入标准:
核心技术能力:从协议理解到实战经验
实习计划对技术能力的要求覆盖底层协议认知与工程实践,具体包括:
- 以太坊协议深度理解:需掌握共识机制(如PoS)、智能合约原理、Layer 2架构(如Rollups)等核心技术,能清晰阐述协议设计逻辑与潜在优化方向。
- 工程化能力:需精通Python、JavaScript/TypeScript等语言,具备构建分布式系统或智能合约的经验,例如开发过可扩展的区块链工具链或参与过客户端(如Geth、Lighthouse)代码优化。
- 重点领域专精:优先考虑在协议安全(漏洞检测、形式化验证)、扩容技术(Rollup开发、数据可用性方案)、零知识证明等前沿领域有实战经验者,需提供可验证的项目案例(如漏洞报告、代码提交记录)。
项目与社区贡献:活跃生态参与者优先
作为开源生态驱动的计划,社区贡献是核心筛选标准之一:
- 生态贡献记录:需是以太坊生态的活跃贡献者,例如参与L2基础设施开发(如Optimism、Arbitrum工具链)、协议升级测试(如上海升级、坎昆升级),或开发过被广泛使用的区块链工具(如钱包插件、数据分析平台)。
- 开源项目背书:GitHub等平台需有可追溯的贡献记录(如PR合并记录、Issue解决案例),独立维护区块链相关开源项目者更具竞争力。
学术与职业背景:兼顾研究深度与实践投入
针对不同岗位类型,背景要求有所差异:
- 学生群体:需处于硕士或博士高年级阶段(本科高年级需额外证明技术能力),能保证暑期全职投入(每周40小时),无学业或兼职冲突。
- 研究类岗位:需提交与以太坊生态协同的学术成果(如开放获取的论文、技术白皮书),研究方向需符合开放许可原则(如CC0协议),避免专利或商业独占性质的内容。
- 职业开发者:需证明具备独立负责项目模块的能力,例如主导过区块链系统架构设计或核心功能开发。
其他硬性要求:保障协作与投入质量
- 全职与协作能力:需承诺无兼职限制,能与EF团队及导师高效协作,通过英文进行技术沟通(文档撰写、会议讨论)。
- 远程适配性:岗位为全球远程,但需适应跨时区协作,具备自主推进项目的能力。
差异化特征:与长期计划的定位区分
需注意该实习计划与Ethereum Protocol Fellowship的差异:
- 实习计划:短期(暑期)实践导向,适合初级至中级开发者,侧重具体项目落地;
- Fellowship:6个月长期研究项目,要求高级技术能力及全职投身以太坊生态的意愿,更适合职业转型或深度研究者。
总结:如何准备未来申请?
2025年申请已截止(6月29日),未来申请者需提前1-2年布局:
1. 技术积累:深耕1-2个核心领域(如客户端开发、零知识证明),参与协议测试网或开源项目;
2. 社区融入:通过ETHGlobal黑客松、EIP提案讨论等渠道积累贡献记录;
3. 信息追踪:关注EF官方博客及Next Billion Fellowship公告,及时获取下一轮招募信息。
以太坊基金会实习计划本质是“生态贡献者的进阶通道”,而非入门机会——唯有持续深耕技术与社区,才能跨越其高门槛,进入核心开发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