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特朗普加密项目WLF协议保留提案否决权,设立多重签名应急机制

特朗普家族旗下加密项目World Liberty Financial(WLF协议)发布治理声明,明确保留对任何已提议或已批准提案的否决权,引发行业高度关注。根据其章程,若提案实施后可能构成违反法律或合同义务的不合理风险,或带来安全风险,WLF协议有权单方面拒绝相关提案,且该决定为最终裁决。本文将重点解析其风险应对机制与治理架构,探讨其如何通过多重签名等设计在危机时刻保障系统安全与用户权益。

特朗普家族的加密项目为何给自己留了'紧急刹车键'?

WLF协议在治理声明中明确表示,公司保留拒绝任何已提议或已批准提案的权利。这些提案一旦实施,可能构成违反法律或合同义务的不合理风险,或造成安全风险。相关决定由公司自行判断,且具有最终效力。

在法律层面,WLF协议设立了双重判定标准:一是法律风险,包括违反法律法规或合同义务;二是安全风险,即危及用户安全或导致协议停止运作的情况。这两种情形均可能触发否决机制。

最终决策权完全归属于公司,这意味着WLF协议在治理架构中设置了明确的“紧急刹车键”。这一机制既是对法律合规的保障,也是对用户资产安全的必要防护。

多重签名接管:WLF协议在危机时刻的'安全气囊'策略

1. 定义'重大不利事件'的触发条件与持续标准

WLF协议将“重大不利事件”定义为任何长时间阻碍协议或其相关协议正常、按预期运作的事件。同时,“安全风险”则指任何导致协议停止运行或威胁用户安全使用的事件。这些情况一旦发生,即触发应急响应机制。

2. 揭示多重签名临时治理的运作逻辑

在发生重大不利事件或安全风险期间,WLF协议的治理控制权将完全转移至多重签名机制。这种设计类似于汽车的安全气囊,在危机时刻自动启动,确保协议的基本安全和稳定运行,直到恢复正常治理操作。

3. 说明从应急模式恢复常态治理的转换机制

当危机事件得到解决,协议功能恢复正常后,治理权将从多重签名机制平稳过渡回常规的WLF协议治理体系。这种转换机制确保了应急措施不会永久改变协议的去中心化治理结构,而是在特殊时期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相关文章: